听神经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转载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发布
TUhjnbcbe - 2022/6/20 15:55:00
“得知患癌是怎样的一个瞬间?一个人,哪怕是之前已经历病痛,但未确诊凶险的癌症前总还没有被抛入与健康人相区隔的世界。在那之后,"癌症患者"成为多数人眼中大过一切的标签,虽然活着却仿佛在生与死两个世界边缘,被人们像害怕死亡一样恐惧、回避。“——摘自大卫,《每个人的战争》大卫是一名出生的神经科研究型医生。31岁的他在例行体检时由好友检测出脑瘤,随后在书中,讲述从获诊、告知亲友、直面疾病、到接纳与关爱的经历。3月9日,国家癌症中心权威披露了最新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率。因为全国数据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时间,癌症报告通常有一定的延后,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采用了年的数据。每天超过1万人被诊断出癌症年我国共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万,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共.35万。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会被诊断为新发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防好这几种癌症,就预防好超过一半的癌症在这份报告中分别列出了男女发病率最高的几种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是男性高发癌症类型,约占男性所有新诊断癌症68.83%。预防好这5种癌症,男性可预防68.83%的癌症。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是女性高发癌症类型,占女性癌症死亡总数的约56.11%,预防这5种癌症,女性可预防56.11%的癌症。哪些地区癌症更高发?地区发病率方面,华南地区的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东北、华东、最低为西南地区;’地区死亡率方面,华中地区的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最高,其次是东北、华南,最低是华北地区。哪个年龄段癌症更高发?恶性肿瘤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分别在80-84岁和85岁以上的年龄段达到高峰。60-64岁和50-54岁年龄段的恶性肿瘤病例最多,60-64岁和75-79岁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也最多。一般来说,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但20-49岁年龄段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好消息与坏消息好消息:1、无论男女,年龄标化死亡率年均降低约1.2%。2、食道癌、胃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下降。坏消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什么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总体新病例数高于往年?寿命延长:老龄化是癌症的一个既定风险因素,中国日益增加的癌症负担可能部分归因于过去几十年人口的增长。烟草消费:这是肺癌、食道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人口,估计有3.5亿吸烟者和7.4亿被动吸烟者。以往的研究表明,吸烟在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中的占比超过20%。室内烹饪和空气污染暴露:非吸烟女性人群中肺癌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肺癌发病率从年的2.1%上升到年的2.6%。这可能与室内烹饪和空气污染暴露有关。肥胖:从年到年,中国的肥胖率从3.1%上升到8.1%。鉴于中国肥胖和缺乏运动的人口比例仍在增加,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能在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增加中发挥作用。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肥胖、体育锻炼和其他风险因素在内的可改变风险因素占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40%以上,因此,想有效地控制癌症,需要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为什么食道癌、胃癌和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肝癌:受*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的消费减少、水质改善以及乙型肝炎病*疫苗接种。特别是,自年以来,所有儿童都免费接种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病*疫苗,年疫苗接种率达到99.6%。胃癌、食管癌:得益于早筛。内镜筛查已被证明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方法,研究者在中国人群中观察到更有利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在具有系统性食管癌控制项目(包括初级癌症预防和癌症筛查)的地区。中国上消化道癌症的下降趋势可能进一步支持内镜癌症筛查在高危地区的关键作用。

—END—

来源:生命时报

胡艳萍:病人把性命交给我我就要全力以赴

齐心协力,争分夺秒为患者创造更多生机!

热烈祝贺第二届湖北省肿瘤精准治疗“菁英杯”病例演讲大赛圆满落幕

热烈庆祝“第九届肺癌精准及多学科诊疗研讨会暨第四届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年会”盛大召开

医院医生杨彬获国家表彰

风雨同舟精准前行!第17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专家共识重磅出炉

ASCO速递

胡艳萍教授:中国智慧?闪耀全球——替雷利珠单抗专为中国晚期肺鳞癌患者健康而生

[分享]ASCO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

一天四支医疗队,医院紧急驰援抗疫战场

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有哪些症状?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第一届湖北省中青年肿瘤精准治疗病例演讲大赛

[转载]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最新发布!

全身CT图谱,赶紧收藏了吧

抗癌路上,你我共赢

肺癌预防与筛查知识,听听全掌握!

重磅!奥希替尼(泰瑞沙)终于在中国获批一线用药!

()CTONG

常建华教授专访:奇兵涌现——RET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力量

小细胞肺癌再迎重磅新疗法!PD-L1抑制剂Durvalumab一线治疗试验结果:史上最长OS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比想象中更多!

焦顺昌教授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二)——肺*性管理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一)——消化系统*性管理

癌痛几大疑问,这篇文章一次性都回答了

关于临床试验你知道多少?

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更多资讯推荐,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