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肿瘤免疫治疗。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者JamesP.Allison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的TasukuHonjo因发现新型癌症疗法而获得此奖。
癌症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如今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威胁,而免疫治疗可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
但许多患者对这一新兴的治疗方式一头雾水,什么是免疫治疗?哪些治疗属于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又适合哪些病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肿瘤免疫治疗”的神秘面纱。
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关系
“警察”与“犯罪分子”
免疫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御部队,正常情况下,能清除掉一看就不是好人的外来侵略者,如细菌、病*。但“肿瘤细胞”是犯罪分子,是部分群众“黑化”了。所以免疫细胞在清除肿瘤细胞时较为困难,需要先正确识别肿瘤细胞,再消灭它。
首先是识别。免疫细胞需要识别肿瘤细胞的一些表面特征,做标记并捉住他。这就像警察从一个人的行迹,装扮,言语等信息,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犯罪分子。
然后是消灭。警察只知道一个人是犯罪分子还不够,还需要将他们抓获,绳之于法。同样道理,免疫细胞也不能光发现肿瘤细胞,还需要清除它。
肿瘤的发生,说明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异常,我们把肿瘤细胞成功逃离免疫细胞杀伤作用称为“免疫逃逸”。有些时候,肿瘤细胞通过包装打扮,使自己看起来像好人,让免疫细胞识别不了。还有些时候,免疫细胞明明识别了肿瘤细胞,却假装看不见,对犯罪分子放任自由。肿瘤细胞很聪明,它们能给免疫细胞发送各种信息,以此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功能。
肿瘤细胞生存的环境,我们称之为“肿瘤微环境”,当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丧失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的功能后,肿瘤很快就发展起来。
何为肿瘤免疫治疗?
通俗来说,免疫治疗就是让免疫细胞重新获得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的能力。
免疫治疗主要从两种途径起作用。一种是是通过告诉警察犯罪分子的特征,让警察去抓捕犯罪分子。也就是说,免疫治疗可以将肿瘤细胞相关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定位并造成杀伤。另一种是直接攻击犯罪分子,使其现出原形,然后让警察去抓捕犯罪分子,即为,免疫治疗可以解除肿瘤对免疫的耐受/屏蔽作用,让免疫细胞重新认识肿瘤细胞、对肿瘤产生攻击。
目前非常热门的PD-1/PD-L1抑制剂,便属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它使受损的免疫系统再次“活化”,进而攻击肿瘤细胞。PD-1,全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PD-L1全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简单来说就是肿瘤细胞通过PD-1或PD-L1通路进行伪装逃逸,以期骗过免疫细胞的杀伤。通过PD-1或PD-L1抗体,使PD-1和PD-L1相互识别及信号传递的通路受阻,从而恢复T细胞的正常识别和防御攻击功能,最终实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哪些人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肿瘤免疫治疗被认为是近几年来癌症治疗领域最成功的方法之一,许多肿瘤患者及家属把这类药物视为“神药”,当作救命稻草,盲目乐观,跃跃欲试,不管是什么肿瘤,都想试试这类药物,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由于PD-1/PD-L1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药物*副反应相比化疗药物来说要小得多,且疗效更好。这听上去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并不意味着,免疫治疗没有副作用,也不是说免疫治疗对任何肿瘤都有效。
根据研究统计,如果单药使用PD1/PD-L1抑制剂,那么总体的有效率一般不超过20%,且药物价格十分昂贵。如果挑选出合适的患者,有目的地使用该类药物,抗肿瘤的疗效才会大幅度提升。因此,不要盲目使用,甚至“神化”该药物,而应该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共同评估,再做决定。在选择治疗前,可先检测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如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丰度,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肿瘤突变负荷(TMB),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等。
目前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者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实体瘤中有较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恢复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促使免疫系统攻击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统称为免疫相关*副作用(irAEs)。几乎可以累及机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如皮肤、消化道、肝脏、内分泌腺体、肾脏、神经系统、眼等。可以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肺炎、腹泻、疲劳、疼痛、情绪不佳、脱发、易冷、心跳加速、出汗等轻重不一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都是温和的,有时,他们可能是严重的(如出现:免疫相关肺炎和肝炎等副作用),甚至是要命的,如果太严重,可能免疫治疗就要被迫停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