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一
TUhjnbcbe - 2022/5/3 22:34:00
北京酒渣鼻诚信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104/4721404.html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国医院神经外科赵英杰博士带来的随笔: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一),欢迎阅读、分享!

(一)选言肢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1)出血、血肿;

(2)水肿、肿胀;

(3)脑缺血、梗死;

(4)脑积水、积液;

(5)其它全身性因素。

5个备选项,5个选言肢。这5个选言肢,总体而言,是医学相容选言命题。怎么理解呢?譬如,脑缺血、梗死的同时,也伴有不同程度脑水肿。选言肢之间,并非“非此即彼”,可复合存在。

仅仅考虑前4个选言肢,也即仅在神经科范畴考虑问题,常常使我们徒劳无功,甚至深受其害。思维定向局限在神经科范畴,遗漏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高血压急症、水电紊乱低钠低钾等,常常使我们无法及时救治患者。

遗漏全身性因素,遗漏选言肢,体现着逻辑思维不缜密,不全面。

(二)定向诊断

临床实践,诊断学强调定位、定性,大家已熟知运用。定向诊断,是定位、定性的前提。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急诊会诊,患者是头晕还是眩晕,是短暂脑缺血发作、梅尼埃氏病、还是癫痫发作先兆,是沿神经血管学评估走,沿耳鼻喉方向走,还是进行癫痫学评估,这就是定向问题。解决方向问题,是首要任务。

又比如,眼眶剧痛,伴视力下降及眼裂缩小,是不典型眶上裂综合征,还是青光眼,是沿神经外科方向,还是沿眼科方向,这很重要。

(三)与时俱进

二十多年前,为了显露方便充分,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切掉了小脑半球外三分之一;切除鞍旁肿瘤,切掉了前颞叶;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切掉了枕极;开颅切除垂体腺瘤,切掉了额极…,牺牲正常脑组织,换取显露方便充分,这在当时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很多人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内心非但没有忏悔,反而有安慰自己的理论依据。教科书说:额极、颞极、枕极、小脑外三分之一,是功能哑区,可以切除。

在今天,我们肯定不像过去那样做了,而是千方百计尽量保护着正常脑组织。在今天,教科书也不再提功能哑区,编者越来越给自己留后路了。

存在自有道理,怎么能没有功能呢?学问钻研到深处,是哲学。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巨大海绵窦血管瘤,切除受压菲薄的部分颞叶,以方便显露切除病变,增加手术安全性,在今日之临床实践,时有可见,利弊总体权衡,有可取处。

(四)当下与长远

从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选择,看当下与长远。

从囊肿消失率及缩小比率上看,囊肿腹腔分流术效果更佳,“当下”效果最明显,“当下”影像学完美最迅捷,医患双方“当下”满意度最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囊肿腹腔分流术远期并发症,如分流管梗阻、断裂、裂隙脑室综合征、分流管依赖等等,不断显现,远期问题重重。

当下与长远的取舍,困扰着医生、患者、家属。

学术争鸣围绕开颅囊肿切除、囊肿腹腔分流、神经内镜治疗、影像随访等展开。专家间的辩论,其实也是围绕当下与长远效果展开。

(五)HarvardMedicalSchool.

美利坚之众多医疗体系,其中不得不谈的两大体系:其一,哈佛医疗体系,医院、医院等;其二,JohnHopkins,霍普金斯医疗体系。

另外,神经外科大师HarveyCushing,自康州Yale毕业,来到JohnHopkins,学医、从医、名医。之后,Cushing来到哈佛医疗,曾在BWH等医院执业,在麻省退休后,再次回到康州的耶鲁。

Cushing生于医学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皆为医生。医学世家的选择:从一个好的平台,到另一个好的平台,成长、流动、发展、施展。

我想,从神外大师Cushing的学习工作经历,也可以支持我的两大医疗体系之论断。

思维继续奔逸。是否可以这样说,相对于美西而言,美东是美国医疗之*金海岸呢?

哈佛医疗(波士顿)、约翰霍普金斯(巴尔的摩),皆在美东。

(六)Dandy

读年《Neurosurgery》文章:WalterDandy,MD.:HisrelationshiptothesocietyofNeurologicalsurgeons。浅谈几点感受,管窥之见,或有偏颇。

其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七十年前,Dandy教授主张听神经瘤应全切,而Cushing教授,Dandy的老师,却主张听神经瘤应次全切除(部分切除)。当时绝大多数神外医师追随着Cushing大师的理念。Dandy教授,曲高和寡。

七十年后的今天,在技术上,听神经瘤需要全切(美国Ojemann教授观点),也即Dandy教授的理念。

学科历史的发展,说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Dandy教授的理念是超前的,在当时被认为是激进的。

其二,U-turn,不可同日而语。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客观看待学术争论。

Dandy过世于年,无疑那时还没有迎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大发展,还没有迎来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到来。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Cushing教授主张次全切除听神经瘤,无疑会减少面瘫等并发症,无疑有助于患者术后短期内的生活质量。Cushing教授,似乎更主张多次手术、部分切除,减少并发症。这样想来,Cushing大师,在当时的学术主张,似乎也合情合理,也并不陈腐。

其三,求同存异,兼容并包。

Cushing与Dandy,是师徒关系,但因学术主张不同,处事方式不同,误解不断加深,形成隔阂。Dandy教授,无疑是引领时代的神经外科大师,但却被长期排斥于学术行会之外。当时美国神外学术行会,由Cushing大师主导,人称Cushingsociety。

求同存异,兼容并包。

相关链接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四)--世界脑膜瘤大会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三)

学习罗世琪教授的文章有感

随笔丨致敬Juha教授

随笔丨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二)

随笔丨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一)

随笔丨缅怀Rhoton教授!

学习园地丨额外侧入路经典文献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三)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二)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一)

神外风云人物志(三)GaziYasargil

神外风云人物志(二)WalterEdwardDandy

神外风云人物志(一)HarveyCushing

Kawase教授:后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三角与岩前入路文献学习(二)

学习园地丨Kawase三角与岩前入路的文献学习(一)

神外资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