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类面临的恒久命题。人的一生伴随着各种疼痛,不仅是主观感受和症状,更提示着人体机能可能发生的危机。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脑疾病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带来了从大脑神经元层面对疼痛的认知和启示。
疼痛是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一些伤害性刺激,过热、过冷、机械及化学刺激,都可能引起疼痛和逃避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再受到伤害。“不同类型的刺激经由不同的神经通路,从外周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而在各自的神经传递通路上,各种外界信号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转换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张旭介绍,不同性质的伤害性刺激通过激活特定的膜蛋白,从而引起动作电位或其他电信号,这些信号沿着感觉神经传入脊椎至大脑。
引发疼痛的原因很多,如神经损伤、慢性炎症、肿瘤等,因此,通过研究基因表达谱,特别是感觉神经元的基因表达谱及其在病理中的变化,才能更好开发治疗疾病的新药物。“临床治疗上,如今广泛应用的阿片类药物的确有助益,但耐药、成瘾问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