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新标准争论 生产与消费谁决定谁
昨天从广东省奶协获悉,广东生鲜乳安全标准一向以欧盟标准为参照物,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据悉,广东奶源质量标准以欧盟标准为参照,原因是广东鲜奶长年供应香港,而香港当地以欧盟标准为标准,这在客观上造成广东乳业也长年以欧盟标准生产制造乳品。
乳品新国标被指 全球最差
我国乳品新国标低于国际标准 的最近又再引来广泛争议。昨天证实在日前召开的 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 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 现行国家乳业标准为全球最差标准 ,其中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指标,比美国、欧盟的标准高出20倍,造成我国乳业新国标低的原因是 新国标的制定为个别企业绑架 。
据王丁棉介绍,我国现行乳业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由1986年版标准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标准;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标准高出20倍 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
新国标过分偏向常温奶,它的制定和出台,背后有大企业利益捆绑。 王丁棉指出,目前全国性的乳业巨头都是以常温奶为主打。据介绍,在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倡发展巴氏奶,巴氏奶是指一种使用消*法处理的鲜奶,一般保质期较短,但保存了绝大部分的营养和口感。在国际市场,其所占市场份额为98%。
有业内人士指出,常温奶的安全风险远大于巴氏奶。该人士指出,首先常温奶保存时间越长,营养流失率越高;其次,常温奶在长时间的运输、流通过程中,不排除有包装漏气、污染物进入的危险。(据中国食品商务)
内蒙古奶协称乳业标准降低无损民众健康
日前,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论。广州奶协会长称标准降低是从国情出发的说法站不住脚,而是照顾了乳企低价收购奶源占有市场。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称乳业标准的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而是从国情出发保护奶农。(据中国经营)
NextPage
评论:
为照顾奶农降低生乳安全标准是本末倒置
当素有中国乳业 大炮 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某会议上喊出 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之后,中国的生乳安全标准再度引发了人们强烈关注。
卫生部去年敲定的 乳业新国标 :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不超过50万提高到200万。这一质量标准被媒体称为 历史新低 , 一夜倒退25年 。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相比中国的200万,尽皆无语。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确实制定了全世界最差的牛奶标准。
经过三鹿事件的血泪教训后,新国标却不升反降,这引起业界的极大质疑与指责。对于新国标降低的缘由,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从五个方面说明这一标准是合适的:符合生乳的生产实际;符合奶牛泌乳规律;尊重了现在国内的养殖现实;新标准参考了地方标准;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的监管。这五点确实合情合理,符合中国的国情,照顾了奶农们的利益,使他们更容易通过质检。据调查,标准颁布以后,绝大多数奶农赞同现行生乳国家标准。然而,这却不符合广大消费者健康要求的标准。蛋白质含量减少,营养降低;细菌含量大大提高,保质期缩短,严重破坏口感。只有优质的原奶才能加工出好的成品奶,优质的原奶不需要添加更多的东西,而原奶变差,为了达到与原来一样的保质期和口感,就势必要添加更多的东西,实在令人担忧。我国的生乳标准本来就低于世界水平,有待提高,现在却为了让更多的奶农能通过质检降低标准,这是逆势而行。这也就好比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及格,就要把及格线降到50、40?这行得通吗?错的还是错的,不能说是你及格了你就学懂了。降低及格线只不过是把整体水平拖下来了而已。所以说, 定格200万,就能保证奶农生产合格的奶。 这样的说法是可笑的,这样标准生产出来的奶真的合格吗?合格标准本就是为了限制不合格产品,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体质量而定的。标准降低,显而易见,我国的牛奶质量势必下降。甚至有些专家为了说明降低标准的可行性说: 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强调蛋白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户奶农达不到要求,才不惜铤而走险。 这难道是说考生为了考上大学挺而走险舞弊,也是错在分数线太高吗?简直荒谬!本末倒置得令人哭笑不得。为了奶农的利益可以降低标准,那为什么就不能反过来致力于技术水平上的提高与普及,使其达到国际标准,让广大消费者更加放心呢?
新国标的降低考虑了许许多多方面的因素,它当然有其可行性,但是广大消费者们仍然有权对它质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呼声不容忽视。现在食品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了,容不得国家*策再撒盐了,再不严肃点就真的是一个问题了。 (来源: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