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随着奥密克戎病*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1.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他们该怎么办?
答: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部分老年人担心接种不方便。如果感染新冠病*,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出台办法,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疫苗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应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比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等暂缓接种。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问: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答: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多个“囤药清单”“新冠吃药顺序图”。许多人关心,我需要“囤药”吗、家里是否要备新冠对症药品?
12月4日,浙江大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囤药”不科学,而且没有必要。每个人体质不同,该吃的药也不完全相同,治疗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药品都有保质期。总的来说,要科学合理按需买药。
▲网传“新冠吃药顺序图”
“冬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果身体不适,特别是发高烧,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了,一定要马上去发热门诊看病,把自己的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如实告诉医生,以利于早发现。”盛吉芳提醒,不要随意根据网上的一些信息,不加分辨地自行吃药,以免耽误治疗,尤其要当心药物对儿童可能造成的伤害。她还指出,如果没有出现感冒的症状就提前把药吃了,并不能预防生病,反而会增加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得不偿失。
在盛吉芳看来,日常的抗病*药、退烧药、抗生素等药品,现在药店里都可以买到,没有必要去抢购。对于日常急需备用的药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购买,避免非理性的“囤药”行为。
那么家里日常可以配备一些什么药品呢?盛吉芳说,当前,奥密克戎病*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如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比如,根据《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推荐的中药用药建议,因密接处于医学观察期的人群如果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可以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胶囊(颗粒)、塞来昔布等缓解症状药物,处理后若症状无缓解,需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就诊。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注意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盛吉芳说,比起“囤药”带来的所谓“安全感”,保护自我健康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她说:“应对疫情,还是要加强个人防护,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END-
来 源:新华社、浙江日报
编 辑:虞高岚
审 核:康娌娜
瞰德清
00:45作者:菜小黑投稿方式欢迎到我德清APP“哈楼”社区投稿,您的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德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