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人坚决维护国家防疫大局,坚决支持国家防疫*策。本人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本文所述情况均为本人或朋友亲身经历。)
新冠防疫是大局,服务大局没问题。但是新冠患者需要救治,其他非新冠病人就不需要救治吗?
一、评论里的某庄
前几周因为新增确诊病例迅速增加,某庄开始封城,听某朋友说他们已经一周多没吃上蔬菜了。仅有的几根菜叶还是好几天前高价交换而来的。
新闻里面是这样的:
而评论区是这样的:
不是说超市里没有卖,而是根本不让出门。所以线上配送网站都打爆了,但是几天都没有人送。
*策就是执行的这么严。为了疫情防控大局,我们忍了。
二、回不去的家乡
元旦前,卫健委的*策是“非必要不出X,不离X”。
再后面,卫健委的*策是“倡导在工作地过年”。
而现在,卫健委的*策是“返乡人员要持有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够返乡。”
但是到了地方,结果就成这样子:
三、医院
年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河北省医院、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不力情况的通报》,医院存在重大疫情传播风险,给疫情防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医院心内科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未做到“应检尽检”,先入病区再做检测的现象普遍。二是病区加床严重,其中神经内科两个病区和心内科病区加床率均超过90%,严重违反防聚集规定。三是病区管理混乱,首例确诊的陪护人员持其哥哥陪住证陪护,陪护和探视人员随意出入病区,存在陪护人员随意换人的情况。四是缓冲病室设置管理不规范,未做到单人单间收治。五是密切接触人群划定不准,出现确诊病例的心内科仅封控不到3天时间,密接人员随意到食堂、商店等公共场所活动,无法排除密接的医务人员仍每天正常上下班。六是对有密切接触史的住院患者,只要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即解除隔离并允许出院,在5-0日安排心内科70名患者出院。
医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急诊患者未及时查验核酸检测结果,也没有及时采样送检,而是直接将患者收入病区,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检尽检”要求未有效落实。二是患者急诊入院时,在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就被安置于病区普通双人间,未按照要求设置使用缓冲病室。三是陪护人员数量多、不固定,随意进出病区,多次到院外活动。四是首例患者确诊后,流行病学调查不够科学规范,密切接触人员及其暴露风险等级的确定不准确。
医院“对国家反复强调的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应检尽检”、及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设置管理缓冲病房、严格陪护和探视管理等一系列要求落实不到位。”卫健委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事关防疫大局,必须要整改,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来细看几项:
.病区加床严重,其中神经内科两个病区和心内科病区加床率均超过90%,严重违反防聚集规定。
分析:医院的痛点——床位不够。尤其是心脑血管类疾病,当前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医院床位充足,谁会冒风险加床。
2.缓冲病室设置管理不规范,未做到单人单间收治。
分析:这还是上面那个问题,床位都不够,哪里来的单人单间。
3.病区管理混乱,存在陪护人员随意换人的情况。
分析:这属于管理比较混乱。但是必须承认隔一段时间更换陪护人员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4.急诊患者未及时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直接将患者收入病区。
分析:疫情防控很重要,但是急诊患者也不能不救吧。在缓冲病室不够的情况下,难医院,要是半路出事了,医疗责任怎么划分。
卫健委对防疫不力“打板子”,没有问题,但是卫健委更要正视基层医疗资源尤其是床位不足这个问题。上级通报下级问责是简单了事,但未来下级碰到类似情况怎么办?核酸结果一时出不来,急诊患者还要不要救治了?缓冲病室不足,还让不让住院了?
四、等不到的床位
笔者家属月中旬医院就诊。陪护人员需要半夜不断起来为病人换药,陪护半个月后,第一个陪护亲属因为年纪太大根本吃不消,一直申请陪护,医院说现在*策不让换陪护。后面病人手术后,我们几个家属苦苦恳求才允许更换陪护。第二个陪护人员进去后,一直待在病区。不习惯里面的饮食,连到住院部购买食品也不允许,结果每天就吃点之前带进去的面包度日。同一病区有陪护人员因为不让换陪护,陪护了一个多月,结果被辞退工作。
而现在病人急需要做后续治疗。医院执行床位75%限流措施,所以床位十分紧张,一两个月可能都排不上,医院问问情况。
本身床位就紧张,还要搞床位限流,那排队等候的危重患者怎么办?疫情防控很重要,但是也不能不管危重症的死活吧。
去年新冠疫情大爆发时,新闻上甚至有某村庄直接挖断道路,被网友称之为“硬核防疫”而广受赞誉。现在轮到自己身上,我就在想,如果村庄里有病人需要急救,或者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那该怎么办呢。还有那些失去自主行动的瘫痪老人,在陪护进不了社区的情况下,他们是怎么度过那段难熬的日子的?
五、一律的执行
现在各地防疫*策经常出现“一律不得XX”的字样。其本意是为了强调坚决贯彻执行,这没有问题。但是经常在实际执行中则变成了僵化的“不能XX”和“层层加码”,完全没有通融余地。之前有文章举例一个*策从部委“部委要一段文字做素材”最终演变成了县市搞“一次全国性征文大赛”。
*策执行“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不就是“懒*”吗,完全不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上级出台*策前难道不应该想想*策会怎么走样变形吗?中国地域面积这么大,只有那么些中高风险地区,完全严格执行同一套*策,难道不需要成本吗?
未来一段时间,新冠病*还将与我们长存,所以中央强调“常态化防疫”。既然常态化防疫,新冠患者是病人,难道其他疾病患者就不是病人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不求*策有温情,但求有点温度吧。
求大家也关心下我们这种非新冠病人的就诊吧。
lanthon